close



德國新電影領航者之一文‧溫德斯(Wim Wenders)的大名想必對許多人而言並不陌生,但他的名字第一次進入到我認知裡的方式,卻不是藉由他任何一部電影作品,而是透過他的攝影暨散文集《一次》。與他留名影史的許多部大作比起來,《一次》也許顯得較為樸素、較為薄弱,然而這一本慧詰而隨性的旅行筆記卻已足以展現這位大導演對於鏡頭與畫面的獨到看法。

提到溫德斯,就不得提提公路電影。他早在1984年的時候,就以《巴黎.德州》一片,獲得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緊接著又於1987年的《欲望之翼》再次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溫德斯的名字,幾乎可以與公路電影畫上等號。透過一段流浪的歷程,人物不斷地在其中追尋著什麼,而同時上演著的是人性的轉折以及孤獨的更替,溫德斯早就建立了他自己的一套公路電影語言,甚至連他的電影工作室,都叫做「公路電影公司」。

然而溫德斯擅長的不僅僅只有公路電影而已,他對於音樂和聲音的愛好與熱情更是使他在1998年時推出了《樂士浮生錄》,他特地遠赴古巴哈瓦那,紀錄「Buena Vista Social Club」裡一群老音樂人不滅的光采。(非常好看、好聽且感人的音樂紀錄片,很值得一看。)《樂士浮生錄》推出後大受好評,於是在2004年的時候,溫德斯又推出續集《樂士浮生錄2:名揚四海》。就是對於音樂和聲音如此執著的溫德斯,才能拍出《里斯本的故事》這樣一部關於聲音的電影。

《里斯本的故事》(Lisbon Story, 1994)堪稱是溫德斯最平易近人的一部電影。(雖然我個人認為《樂士浮生錄》也蠻容易進入的。)電影大概是敘述著一位音效師,受到導演朋友之託來到里斯本進行電影配音,然而朋友卻突然搞失蹤,音效師主角只好自己開始進行配樂工作。(結尾相當逗趣,那麼就不放雷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聖母合唱團」(Madredeus)的配樂。這是一支來自葡萄牙里斯本六人民謠樂團,女主唱的聲音高亢而脫俗,聽著他們的民謠ballad會有一種時空錯置的空靈之感。而他們不僅僅負責整部電影的靈魂配樂,更在幕前有好幾分鐘的排練鏡頭,劇情更安排男主角與女主唱發生了一段曖昧的戀情。(雖然我覺得這樣的愛情稍有灑狗血之嫌。)





在這部非常輕鬆、流暢的小品裡我們幾乎看不到太沉重的東西。首先是影像,里斯本渾然天成的市容及海景給予觀眾非常棒的視覺享受,襯上「聖母合唱團」那樣民謠式的吟哦小調更是天衣無縫的搭配。然後是聲音。音效師主角的導演朋友用手搖攝影機拍了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就叫做《里斯本的故事》;於是,音效師主角負責配音,在整部電影中採集了非常多種聲音,都是來自於整座城市中人們生活最平凡也不過的活動:火車通過的聲音、小孩嬉鬧的聲音、女人洗衣服的聲音、鴿子飛起的聲音等等。配上手搖攝影機原始的影像,恍若有拼湊出整個城市全貌的真切之感。

大城小事,聲音與影像俯拾即是。

溫德斯在片中更穿插了許多幽默的橋段,使人不經意地笑了出來。譬如電影開頭時主角在前往里斯本的路途上,遭遇到汽車拋錨的慘狀;男主角在里斯本過夜的許多個晚上,與蚊子搏鬥的插曲等。在片子的末尾溫德斯特別在畫面上寫上「獻給費里尼」的字樣,整部電影一貫的輕鬆與慧詰,以及偶爾穿插的一些奇想,的確頗有向費里尼致敬的味道。

有趣的是,溫德斯似乎有向大師致敬的習慣。他的另一部作品《尋找小津》,便是向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的致敬之作。此外,也許有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溫德斯也喜歡搖滾樂,他的之前的作品《百萬大飯店》找來U2的主唱BONO合作,從編劇到配樂,兩人交相激盪的火花令人頗為期待。

從人文攝影到公路電影,從公路電影到聲音電影,從聲音電影到古巴音樂,從古巴音樂到搖滾樂,暨愛小津又愛費里尼。沒有什麼範疇能輕易定義文‧溫德斯,他總是不停地創造無限可能。然而,做為忠實的影迷,面對如此多采多姿的溫德斯,有朝一日我們又該如何向他致敬?


(呼,這真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寫影評。傻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